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当代诗词要有当代特色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3191

杨 杰

(1991年4月)


    诗词,这一被冷落了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学形式,近些年热了起来,爱好和写作的人相当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说是自发地形成了群众运动。由于是现今的创作,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当代诗词”。有《当代诗词》刊物,有《当代诗词》选集,有《当代诗词》点评,署名文章或个人讲话中称“当代诗词”的更不胜举。我认为这一称呼是合适的,但应名符其实。首先,必须是诗词,必须保持诗词的固有形式和发扬它的艺术风格;其次,必须反映当代生活,题材内容、精神风貌、语言词汇等都应该有当代特色。两者兼备,方可称 “当代诗词”。现着重就“当代特色”方面谨抒鄙见,以就教方家。


    一、要反映当代的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①离开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所以,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本能。当今世界,科学发达,竞争激烈,人情事物,变化无穷,善恶并存,美丑同在;而我们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参与世界竞争,工矿、企业、农村、城镇、贸易、海洋、科研、军营、机关、学校,各行各业,各个地方,每时每刻,人们都在不停地战斗,取得新的成就和进步;同时,也有新的问题和失误,有腐朽的东西产生和阴暗的存在。如此丰富的社会生活,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题材,我们应该赋予“兴、观、群、怨”以新的内涵,拓宽创作道路,使诗词富有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前进。可是现在创作题材却很窄狭,缺乏社会的主题,远不能反映火热的时代。以1991年第1期《武陵诗稿》为例,所收194首诗词中,属感事、抒怀的35首,占18%,赠贺、酬答23首,占11. 8%,咏诵时、事40首,占20.6%,纪游、怀古30首,占15.4%,悼亡、怀念12首,占6.2%,咏物8首,占4%,学雷锋、送别,杂咏等19首,占9.7%,工业7首,占3.6%,农业7首,占3.6%,建设成就6首,占3%,科学技术l首,占0.5 %,针砭时弊6首,占3%。这种情况也许不是《武陵诗稿》独有的,可能只是比重稍有变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主观上没有把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作为创作的重点。虽然我们不是题材决定论者,但诗词内容必须贴近当代社会生活。


    应当说,工人、农民的生产、建设,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文化、教育、商贸、卫生事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的许多新生事物,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主体。诗词创作应该也必须在主体方面开拓进取,广选题材,努力改变目前描写自然风光多于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个人感情多于歌颂工、农、兵、商、知识分子辛勤创业,庆贺酬答多于针砭时弊,凭吊怀古多于当前改革开放的倾向,提倡去工矿、农村、学校、建设工地采风,深入生活,吸取营养,写出无愧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好作品来。


    二、要富有当代的精神风貌


    《尚书•舜典》讲“诗言志”,《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隋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志抒情,诗词所本,历来都是这样遵循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们往往只能吞吞吐吐,隐隐约约,“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现今时代不同了,诗人们没有什么拘束,当歌者可引吭高歌,当刺者可锋利而刺,当哭者可尽情而哭,总之,可以一展当代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当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说来,那种郁于个人,愁伤潦倒,无病呻吟的已不多见。我们诚恳地希望:诗词创作进一步从狭小的范围里移到社会生活主题上来,移到人民关心的事物上来,“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使之出现崭新局面。


    当代诗词必须具有时代精神,这是大家一致的主张。至于什么是时代精神,则有各种说法。我们认为凡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进步思想,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具的反映历史进程的感情、意志、追求和理想,都可以说是时代精神。当代诗词应注入当代意识,抒发当代的思想感情,展现当代的精神风貌。为此,提倡诗人深入生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从事诗词创作,尽量减少以至去掉旁观态度。

    
    诗词应该发挥美、刺两方面的功能。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人和事,无论大小,应当歌颂、鼓励,促其前进;对于危害社会、国家、民族的人和事,无论大小,应当痛刺、鞭挞,促其改正。殊途同归,目的一样。我们应该站在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既敢于美,也敢于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要敢用当代的语言、词汇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是语言的工具。时代变了,事物、情感变了,语言也必然随着变化。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一方面产生了许多新词、新义,一方面又废弃一些字、词,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今天,我们提倡与研究诗词的发展和创新,语言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试想所吟咏的题材是当代的,思想、境界是今人的,而语言、词汇却是古老的,怎么能相称呢?如果那样,“陈词滥调”这项破帽子就无法甩掉。本来,诗词的一些规矩,对于从未学过诗词的青年人来说已是一层束缚,而语言又不易理解,岂不更加深了一层!那样势必减少它的作者和读者,势必削弱它的生命力!


    反对陈词滥调,这是一致的,但对时语入诗,尚不完全一致。有人担心让时语人诗,会俗而不雅。其实,我们讲的俗和雅是一致的。俗,是指语言通俗,文字清新,不晦涩,不难懂,人民大众都可阅读。雅,是指思想高尚,内容健康,有时代精神,富诗词特色,使人爱读,耐人寻味。庸俗、粗俗,应当反对;古雅、典雅,也不宜提倡。我认为这是写作诗词时使用语言、词汇的正确态度。


    时语,是指当代人的时下语言,并不是毫不选择、毫不加工的口头语,更不是粗语、俚语。时语入诗,古人早有先例,许多乐府、古风,就是用当时的时语写成的,更不用说民歌了。白居易就是以深入浅出,平易自然著称的,他的诗通俗易懂,读的人最多,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这可能有些夸张,但说明白居易的诗 是流传得很广的。即是李白、杜甫,也有许多时语佳作。当代许多 革命老前辈,都敢于用时语人诗,即使对格律稍有妨碍,也不肯因辞害意,所以他们的作品,大都平易好读,而内容却深切感人。最善于以时语入诗的当推聂绀弩同志。他的《散宜生诗》集,大多是时语,并且夹以杂文,庄谐并美,雅俗同工,使人爱不能释。胡乔木同志说他“用了不少新颖的句法,那是从来的旧体诗人所不会或不敢用的,这就形成了这部诗集在艺术上很难达到的新的风格和新的水平”。②称它是“一株奇花”。这部诗集好诗很多,但据说作者自己最喜欢的是两句,即《女乘务员》中的“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这两句不正是地地道道的时语吆?


    以上是就诗词的题材、意境、语言方面说的,至于它的形式不必急于作大的改变,因为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逐渐发展成熟的,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有入主张韵域放宽一些或者采用新韵,格律灵活一点,古风、歌行等都可以写。这没有什么不好。各有所见,各可自由,不必强求统一,也统一不了。让历史去选择吧,相信它会有自己的发展道路的。


    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817页。
    ②《散宜生诗•胡序》,见《散宜生诗》第2页。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