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读诗赏诗作诗诌议:第三诌 绝句的章法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852

胡先林


    一、绝句与律诗的章法比较


    绝句的章法与律诗章法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有起承转合四个关钮。而最大的不同是:律诗的起承转合一般分别由一联来承担;而绝句的起承转合则分别由一句来承担,即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律诗的章法,不论波澜多大、转折多快,均较好把握,即把最精深功夫、最精彩情景,用到颔、颈两联上,或极尽铺陈,或大开大阖就好。


    比如温庭筠《苏武庙》一律: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其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依照时空关系,遥想苏武即使回汉,则汉君已死、臣非壮年矣,极尽大开大阖之能事。


    再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一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其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用近似白描手法,一铺陈东吴虽拚死抵抗仍不免王气“黯然收”的景况,二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与英勇善战,借以寄寓“铁锁沉”与“降幡出”的历史感慨。


    又如杜甫《登楼》一律: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其颈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由登楼所见之壮丽山河,想到国家局势之动荡不安,借“伤心”寄寓诗人对祖国山河之赞美与民族历史之追怀。


    这些铺陈与开合,即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开合、跳荡,或绵绵荡荡,或惊心动魄;或以气势取胜,或以气韵取胜。


    而绝句的章法之妙,则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短短的四句话,既要完成起承转合,还要交代出完整的写作内容、目的、意义;既不能写得很详细,又必须交代得很清楚。这就需要很深的语言驾御能力和巧妙的构思,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取材得当、剪裁得法。


    因此,绝句之绝,除了在律诗的基础上截取句阵(截首颔、颈尾、颔颈、首尾)成篇之外,最主要之处就体现在诗人的思力上。没有出乎意料之外、得乎意料之中的精巧构思,是难以写好绝句的。


    二、绝句的章法


    绝句章法很多,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平起、顺承、巧转、妙合“八字之法”:


    1、平起:起句时,或紧扣题、或远“离题”,用平和的心态、朴实的语言,或顾左右而言他,或直奔主题,站在选定的抒情场景或叙事角度上,轻描淡写地开头;切忌下笔就风起云涌,导致难以为继、江郎才尽的局面。


    2、顺承:承句就是尽量自然地承接住开头的思绪或笔触,叙事也好,采景也好,抒情也好,都要缓缓地往下说、朝前进、向上推。


    3、巧转:转句要借“鸡肋”之体反其道而行之,对起、承两句所叙之事、所阐之理、所摹之景、所抒之情,只有做到“虽弃之不忍但绝对要忍而不惜,虽食之无味但顿觉有味而无穷”,才可能荡开熟笔、别开生面、陡造波澜。


    4、妙合:结句好比人刹那进入光明之室、啥都没见而突遇晦境、正在迷惑之时而悉见正大之堂:疑惑找到答案,不解归于释然;游移之景瞬间定格,飘忽之情立时固现。所谓初读不过如此、读后拍案叫绝,说的就是读完某首绝句后的独特感受。


    三、绝句章法示例


    1、以杜牧《赤壁》为例:怀古—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章法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题《赤壁》,属怀古之作,令人自然想到三国古战场;若不竟读,读者对此题兴趣不大:赤壁就赤壁,陈年旧事,与我何干?因此,如没有奇思妙想,没有绝妙剪裁,贸然成句,绝对味同嚼蜡。因此,此诗就显出“小杜”的手段来。


    起句平铺直叙,捡到一块废铁,粗看乃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折断了的戟。“折戟”执手,自然发问:此地何以有此旧物?此一疑之,一扣题;
 

    承接句自然而然地叙说,执戟回家,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国之凶器”。 此乃何时何国之“大凶之器”?此二惑之,二扣题;
 

    跳转句围绕上句之“认”字运匠心:认出了旧物、认出了旧物的时代、认出了旧物身上幻化出的刀光剑影与际会风云。面对三国古战场,面对这一鼎立争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时代见证物,作何感想呢?分较曹魏汉刘孙吴的正统?重复横槊赋诗白帝托孤庱亭射虎的故事?演绎草船借箭白衣过江连环火海的传奇?这些都可以说,可惜说的人太多了,何况二十八字之篇幅只留下十四字的余地了,想说、能说、会说、巧说都不可能了。故作者透过一切沉寂的历史烟云,运用古典诗词中惯用不爽的“琵琶别弹”手法,紧紧抓住“既生瑜何生亮”这一久经不衰的大众话题中的关键人物周瑜,且假托以周郎“暗室有欺”时的追悔、假设之词设问:假如东风不帮助我,赤壁之战的结局会怎么样呢?有此设问,结句之答就顺理成章了。


    “东风”一句,初读觉得很突然,“东风”与“折戟”会有什么联系呢?此三问之。不读最后一句,答案难以确定。


    所以尾句,不以主角为说辞交待战争的胜负结局,单单挑出赫赫英雄阵仗这一宏大背景之隐景中并不起眼的二乔,以其历史上并不曾发生的“被锁铜雀” 的命运为关钮,表达作者对这场战争有血有肉、鲜活迷人的看法;读者也在作者围合的叙述背景中,不得不跟着作者的思绪去追寻那场掩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战争踪迹,去触摸那些被“浪花淘净”的英雄的魂灵。此四解之。


    此诗的经典,除了上述一疑、二惑、三问、四解的章法之妙,还离不开用“假设的”历史上未曾发生的二乔结局代指既知且已成往事的战争的结局这一象征技巧(假设、象征技巧并用)的运用。


    2、以杜牧《过华清宫》为例:凭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题材的章法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题《过华清宫》,属凭吊之作。凭吊之所在,或关乎历史事件,或关乎历史人物;或人物、事件一体,或人物、景观两涉,不一而足。


    本诗起句紧扣题目,因为过华清宫,故从长安入手就很自然,回望所见,锦绣成堆,风景优美,自不待言。


    承接句所写,自然是寓目风景:山顶宫门,依次打开。回望之处,难以真见;而华清宫昔日胜景,当能想象;所谓历史之真实,逗引作者之凭吊。


    现实之凭吊,引出对长安曲江、开元盛世之遥想(回望);千门次第洞开之后,谁会从盛世大唐的历史场景中走出来,幻为作者、读者的眼前人、当时事、心中疑呢?是李三郎的羯鼓三挝,还是李林甫的笑里藏刀?是花萼相辉楼里的双龙白巾之梦,还是马嵬坡前的六军不发?


    作者路过作为开元盛世之征的华清宫,试图为出手无救的晚唐朝政开出一剂良方;而处方之前的把脉至为关键。离作者所安身立命的时局不过百年之久的开元盛世,其由盛而衰的不是安史之乱吗?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不是安禄山吗?而“一骑红尘妃子笑”之笑声中的杨美人,不是安大节度使的干妈吗?而杨妈妈只肯吃来自家乡四川的荔枝,那么,自古红颜多薄命、江山多失美人怀,是不是就是葬送开元盛世进而将其拱手奉予朱温的“正解”呢?


    作者至此,以“无人知是”一笔收住,让人透过“长安堆绣、山门次第,红尘一骑、妃子一笑”的掠影,去体会个中事、此中意、其中味了:这依次打开的千门,如此秩序井然,竟然传递的不是边关烽火、军国大事之情报,而是贵妃娘娘一啜香唇、聊以解渴的家乡荔枝。此一笑,方之“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之李夫人之笑,方之“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之褒姒之笑,孰美?孰令君王不早朝?辛辣的讽刺,无奈的悲怆,至此言尽而意难尽。


    3、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怀人—羁旅/客宦题材的章法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梓州作募僚时怀念妻子之作。首句点题,以诗代书。


    诗一开头就提归期,说明夫妻互相思念之心切,抑或妻盼夫更甚。然而,作者实话实说,不仅归之难也,而且归期亦无,
既抱歉又无奈。所以归期难说,不如不说。


    故起句先顿后转后,即进入承接句顾左右而言他的“窘境”,大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羁宦悲悯:巴山夜雨,平添羁旅愁思;雨也不停,池塘之水,如相思涨满。


    “何当”二字,转出作者有朝一日回到故乡夫妻剪窗夜话的美好幻想。


    “却话”二字,合出红袖添香、烛影摇红,凭窗相倚、执手相忆的虚幻的温柔之乡。


    全诗的起承转合都很平淡,且平淡得出奇:全诗只有前两句为实写,览之有真情实景;后两句全是想象之词、虚幻之景。但正是这虚幻之转接,让读者随作者的笔触,让情感的眼眸从巴山而长安、从长安而巴山,打了一个千里来回,从而在强烈的虚实对比中,道出了封建士大夫(进而天下读书人)永远的家国羁怀与乡思况味。


    四、绝句章法之变格


    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叙事、说理、写景、抒情的主线不可缺少,起承转合的关钮不可或缺。


    不过也有例外。


    以杜甫五言《绝句》为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前两句由“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全诗几为白描,构成一幅春光和煦、万物欣荣、明丽和谐的春色图,有如“诗画”。


    全篇这没有起承转合的安排,只有动静结合的技巧: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摹动景;动静之间婉转和谐;从而营造出画面优美、格调柔和的喜春情景。
此诗与杜公的另一首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样,虽然精巧,但总不免有些直白;虽也令人产生许多美的联想,但总嫌回味不足,少了所谓的隽永意味。故这类诗可看成绝句章法的变格,赏则不枉,学则宜慎。


2012年3月3日星期六 于 养源山房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