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佳作荐评

孤怀宏识酬共和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14897

——宋教仁《独夜》诗赏得


丁志林


    1904年,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等遭到清政府悬赏通缉,不得不逃亡日本。1906年,宋教仁因操劳过度,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在东京脑医院住院期间,吟有《独夜》诗一首:


他乡久流落,独夜更萧疏。
孤枕梧桐雨,残灯蟋蟀秋。
此生愁里过,故国梦中游。
天下滔滔是,孤怀何日酬!


    首二句写诗人旅居日本,罹病异国的心情。“他乡久流落,独夜更萧疏。”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地,由于被清政府通缉,“有家未归得”。到了夜晚,独卧在病床上,无人照料,感觉更是那么寂寞和凄凉。
 

    第二联承前借物寓意,进一步渲染凄凉气氛。“孤枕梧桐雨,残灯蟋蟀秋。”窗外雨打梧桐落叶,室内灯光接近熄灭,阵阵蟋蟀鸣叫。“梧桐”和“蟋蟀”都是表现秋天萧杀气氛的事物。梧桐落叶最早,故有“一叶知秋”之说;蟋蟀又名秋吟蛩,秋初生,得寒则鸣噪。此二物入诗,各臻其妙。前者,点明时令,亦寓意当时为“多事之秋”;后者,明则言物,实则自况。《周逸书•校注》称:“蟋蟀生土中,有翼未能飞,但居壁上。”有着满腔革命激情和鸿鹄之志的宋教仁,此时住在医院,寄人篱下,感觉就像蟋蟀有翅不能飞一样,怎不叫他忧心如焚呢?
 

    于是,作者在第三联笔锋一转,写出了自己的忧愁所在。“此生愁里过”,一生都在愁苦中度过。《庄子》曰:“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归法度。”作为以反清为志职的宋教仁,正是受着这种大仁大义之愁苦的煎熬。《论衡》所言:“愁神苦思,撼动形体。”果然,他“故国梦中游。”人在日本,却心往神驰在自己历史悠久的祖国,牵挂着时在满清统治下的国家衰败和民族危亡。宋教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结,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最后二句是本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急切投身革命的报国雄心。“天下滔滔是”,为《论语》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的活用。当时,中国同盟会已经成立1年有余,可谓革命方略既定,反清义举星火燎原,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孤怀何日酬”。孤怀,独特的见识。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所谓能够“远瞩将来”的“孤怀宏识”当然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宋教仁参与组建了同盟会,在孙中山、黄兴离开日本期间,他主持着东京同盟会本部的全面工作。“何日酬”,即什么时候实现。显而易见,“孤怀”充当了他为之奋斗的目标,所指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纲领,亦当无可置疑。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孤怀何日酬”,并不是诗人的叹息,而是设以自问,更进一步激发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这首诗取名《独夜》,诗人以启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从心境的“独处”着笔,到触景生情的“独思”,再到故国游的“独梦”,最后定格在自我激励的“独醒”上。层层迭进,一气呵成。人当杰,诗言志。宋教仁未等病愈出院,便投身到了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推翻了千年帝制,取得了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作者单位:桃源县文联)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