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洲
2002年4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汉寿全国首批“诗词之乡”的荣誉称号,全国仅五家,汉寿为湖南第一家。次年9月,时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来县考察后,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又为汉寿作“诗国先锋”的题词,获此殊荣,全国仅一家。2013年,在湖南省“诗乡回头看”的考核中,省诗词协会给予汉寿高度评价,并在《湖南诗讯》刊物上重点推介汉寿的经验。同年5月,全国诗词诗教育扬州会议也重点推介了汉寿的经验。在2016年湖南省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石门)现场会上,省诗词协会会长彭崇谷在报告中,用十二行文字肯定汉寿的成绩。中华诗词网、湖南教育厅网和《常德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汉寿的诗乡建设和诗教工作,推介汉寿经验。如《湖南教育》第939期(2017年5月出版),曾以《校园无处不飞诗》为题,报道了汉寿县以“诗教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经验。与时俱进的校园诗教,成为汉寿诗乡的一个亮点。先后有株洲、湘潭、安乡、鼎城、公安、深圳、香港等地诗词学会的领导、专家来汉寿参观、考察和学习,给与高度评价。2017年6月22日,沧港镇军刘村被市诗词学会授予常德市诗词之村称号,系全市第一家。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0个诗教基地(含市诗教基地),5个诗词分会,每个乡镇均有诗词小组,11个省诗词诗教先进单位(含2个省诗词之乡),1个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有会员1300余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2人,省诗词协会30人,省岳麓诗社会员25人,常德市诗词会员50人,面向县域的诗词会员近400人,校园师生会员近800人。学会创办有两刊一报一网。精品诗刊《沧浪诗品》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成为凝聚汉寿籍在外工作人士的诗坛阵地。2016年岁末,县诗词学会公开出版展示汉寿诗乡建设30周年成就的《诗国先锋》专集,该书由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兰州军区原副政委、中将陶方桂分别题词。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则强曾评价说:“汉寿县为常德创建全国诗词之市,立下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现在诗词“八进”工作又走到了全市前头,特别是校园诗教很有特色。”去年,汉寿县诗词学会组织学生参加“深圳杯环球华人中国梦”诗词大赛,550余人投稿,30余人入围“新芽杯奖”,真可谓后继有人。
汉寿为什么能成为“诗国先锋”?带着这一课题,笔者走访了汉寿诗界部分前辈,翻阅了大量资料,分析归纳出以下五个成因。
一、诗史悠久,奠定了中华诗词之乡的雄厚基础。
汉寿古称索县,诗词歌赋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风起云涌,诗人辈出,佳作如海。屈子泽畔行吟,李衡汜洲种橘,李白《沧水驿楼》题诗,刘禹锡作《龙阳县歌》,张学庭题《橘洲怀古》,易顺鼎留诗词万首,易君左创诗词月刊,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都足以证明,汉寿有着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特别是近年诗祖屈原故里汉寿说的提出与部分专家及相关学术权威机构的认可,为汉寿之所以成为诗国先锋找到遗传基因。
二、领导重视,铺就了诗国先锋成长之路。
汉寿县诗词学会成立于2001年5月,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高举吟旗,推进诗教,以文化兴县为己任的民间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砥砺奋进,不断创新,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寿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非常重视国粹的传承,站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诗词的教育与普及工作,为我县诗乡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动力。县内很多诗词爱好者,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学习、研究、创作诗词之风日益盛行。诗词“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景区、进网络”的“八进活动”为我县诗乡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原任县委罗先东书记,非常关心支持诗词事业的发展。2017年初,在香港铜锣湾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智先生来汉考察投资项目之际,得知陈智先生为香港诗词学会会长,罗书记兴奋不已,为加深两地诗友的感情,繁荣两地诗词创作,当即聘请陈智先生为汉寿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陈会长欣然接受,随即组织香港的诗友来汉寿参加了《诗国先锋》编辑联谊会,并从百忙之中为《诗国先锋》一书作序。原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杨昶参加了联谊并作了讲话。可以说,没有县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就不可能获得“诗国先锋”这一荣誉称号,就没有《诗国先锋》这本诗集的出版发行。
三、铁杆领军,浇铸了“诗国先锋”这块赤足金牌。
汉寿诗乡的建设,首先要记住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也不能忘记那些为诗乡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铁杆诗人们。诗乡创建之初,老县委书记周立民,老县长解正南等老领导,刚离政坛又进诗坛,担起了大兴书画诗词事业的重担。“不辞辛劳鼓与呼,慷慨解囊传又教”,凭着满腔热血,一颗丹心,四处奔波,筹措活动经费,以诚感人争取领导支持,成为汉寿县诗乡繁荣与发展的领导人物。相继担任过县老年书画诗词研究会会长的刘金泉、黄伯炼、王善恒、郭迪前、侯文汉、李志钦及现任会长肖才发等许多同志,都为此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寿县诗词学会第一任会长侯文汉先生。侯老终生事教,乐善好施,酷爱诗文。1999年他受命于创业的艰难之际,担起了汉寿县老年书画诗词研究会会长重任,先后为主创建了县诗词学会、县屈原学会并担任三会会长,还当选为湖南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常德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在任期间,为汉寿县赢得“中华诗词之乡”的盛誉,并为屈原魂归故里打下了舆论基础。2003年10月他被授予全省诗教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以侯文汉、肖才发老会长等为代表的汉寿诗词学会精英们,为铸就“诗国先锋”这一国字号品牌倾注了大量心血,让我们记住他们吧,这些诗词铁杆们!
四、诗教有方,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
三十年来,汉寿县诗词学会遵照从“还诗于民”这一宗旨,始终把诗教工作放在学会工作的首位,稳健迈出了六大步:
(一)健全机构,层递发展。县里成立了诗教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任正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文体广新局老干局、文联等单位的一把手为成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或宣传委员担任正副组长。
(二)三级培训,连环互动。全县建立三级培训网络,每年举办数次诗词讲座,培训各乡镇、县直部门各单位骨干。先后从北京、上海、香港、深圳、长沙等地恭请我国诗词界名流十多人来县讲学。师生互动,听众逾3000人次。县诗词学会讲习团,每年下到各乡镇、厂、村诗词小组举办1——3次读诗、讲诗、评诗活动,先后在全县30多个单位巡回讲学100多场次。自2002年以来,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协会多次专题刊登了汉寿县诗教工作经验。
(三)建立基地,树立典型。通过考察摸底,确定诗教试点。由诗词学会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将诗教基础较好的酉港中心校、汉寿二中、三中、周文庙陈军堤小学;龙潭桥中学、詹乐贫中学和毛家滩乡、太子庙倒牛坪村、沧港镇军刘村、龙阳街道杨旗嘴社区等十多所学校和乡镇社区为诗教试点。以点带面,构成了一个由小学到高中、由乡村到城镇的诗教格局。
(四)诗碑诗墙,营造氛围。指导一些条件较好的机关、学校、社区,帮助他们建设诗碑、诗墙,开办诗词文化展室,并组织各乡镇、机关单位相关人员参观、学习,调动了大家学诗、写诗、用诗的积极性。全县共建诗墙120多处,长8000余米,镌刻诗词5000余首。县二中、陈军堤小学、龙潭桥中学、株木山中学的诗墙气势恢宏、制作精美。
(五)网刊双荣,创作踊跃。除县诗词学会自身创办了“两刊一网一报一讯”(《汉寿诗词》、《沧浪诗品》、汉寿诗词网、《汉寿诗教报》、《汉寿诗乡简讯》)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诗词小组创办了《龙潭风韵》、《家园诗刊》、《百禄吟坛》、《太白风》、《金鸭园地》、《梅桂园》、《倒流坪诗稿》、《芳草吟》、《杨旗雅韵》、《沁心集》等十多种诗刊。这些会刊、诗刊已被打造成弘扬诗词文化的平台。
(六)课题研究,以研促学。现有《县域整体推进校园诗教的实践与研究》等省市立项的校园诗教研究课题4个,现均已圆满结题。还有《刘禹锡竹枝词对汉寿诗词文化的影响》等其他层面的研究课题3个,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处于常态化,所撰论文已在教育杂志和中华诗词论坛网、市武陵诗词网上发表。
汉寿县的诗教工作,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培育出了一朵朵无比鲜艳的诗词奇葩!完成了诗词从文人墨客的“象牙之塔”到普通百姓“雅俗共赏”的蜕变。
五、还诗于民,造就了沧浪诗派“通俗易懂,寓教于诗”的艺术风格。
所谓沧浪诗派,意即为沧浪流域所养育的诗人群,逐渐形成的从自发到自觉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流派。其形成和崛起得益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构建的县诗词教育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沧浪诗派由新生到成熟,现已正式登上中华吟坛。其艺术旗帜一开始就很鲜明,即“还诗于民”,也就是把本来属于民间的诗词还给民众,让更多的人们去欣赏,去创作诗词艺术,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在这支庞大的诗词队伍中,有两支劲旅最能体现沧浪气派。一是老年诗群,他们是汉寿诗坛主帅。沧浪诗派“还诗于民”的艺术主张由他们提出,并由他们全面运筹,具体落实。县诗词学会授予他们中的侯文汉先生一家为“善德之家”、陈特夫一家为“弘志之家”、徐新邦一家为“仁寿之家”的称号。
再就是女青年诗群。虽为年轻女性,但她们的诗群构成紧密、整体素质优秀。一开始登临诗坛就引起全国诗坛的关注。她们的诗作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上专版发表。在全国诗歌界引起轰动,其中的代表诗人张品花被诗界誉为“当今的李清照”。流顺等出版的《姐妹花》、《洞庭双璧》诗作享誉海内外。
老年诗群也好、女青年诗群也好,他们的诗作都彰显着“通俗易懂,情真意切”的主流风格,可以说这是“还诗于民”旗帜下的产物,也是沧浪诗派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汉寿县诗词事业的发展现已进入鼎盛时期,“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诗国先锋”的褒奖,足以让全县人民特别是诗坛中人为此无比自豪。
汉寿县诗词学会根据中华诗词学会“四代会”、省诗词协会“七代会”、市诗词学会“八代会”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融诗词文化工作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的大局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社会正能量,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开沅澧大门,建设滨湖强县”,“构建一心两翼,做好山水文章”,加速汉寿社会经济发展的部署安排,提出近期汉寿诗词工作的基本思路,总的设想是发展壮大诗词队伍,多方搭建诗词平台,推进诗词“八进工作”,精心打造诗词精品,立体营造诗意乐园,继续探索诗教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汉寿诗词事业在“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会更加兴旺发达,中华诗词之乡“诗国先锋”这一名片会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常德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汉寿县诗词学会会长)
2018年7月13日
作者邮编:415900 地址:湖南省汉寿县老干局四楼
©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湘ICP备14009931号-1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