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明武陵县碴口坡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杨时芳为武陵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曾自资在德山孤峰岭修建石塔和八方楼;父亲杨鹤(?~1635),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诗文俱佳。杨嗣昌晚父六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因处乱世,杨嗣昌及其父亲杨鹤均以督兵著世。杨鹤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步人仕途后,杨嗣昌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崇祯元年(1628),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今山海关显功祠内有杨嗣昌塑像,称赞他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抵御后金人侵有功。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农民起义席卷中原,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镇压起义,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一年之间,农民起义遭受严重打击,李自成败匿商洛山,张献忠谷城受抚伪降。次年六月,杨嗣昌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各地农民起义烈火复燃,崇祯帝“命杨嗣昌督师,赐尚方宝剑”进行镇压。十四年初,张献忠奇兵出川,东取襄阳,杀襄王;李自成也于此时攻陷河南洛阳,杀福王。杨嗣昌追剿农民起义失败忧惧交加,旧病复发,是年三月,多日不食而死于湖北沙市。崇祯帝临朝叹息:“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明史》称杨嗣昌“积岁林居,博涉文籍”。他在常德居住时间比较长,与来游的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竟陵派文学家钟惺等人,有诗文酬答。他谙悉先朝故事,工笔札,诗文奇辟,著有《杨文弱集》。杨嗣昌在常德历史上也有一定影响。他于崇祯十一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嘉庆《常德府志•城池》),至今常德仍有杨阁老“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传说;他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实地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各个风景点,为深度开发桃花源做出了贡献。
杨嗣昌诗作
白璧湾
此山疑汉史,穿石岂无痕。
烟水营兹窟,朔南限若门。
笛寒飞鸟路,灯远钓鱼村。
赖作嬉游思,篙师已悸魂。
三石涧
号石宜为万,称尊适可三。
中仍泻寒涧,名久蚀精蓝。
伏谷虎晨出,隔沙渔夜谈。
霜林与霞壁,衬取夕阳酣。
临沅县
万里牂牁水,春城几共临。
划沙烟作带,吹岸雪为音。
花阅秦年曙,烽缠汉塞阴。
不知招隐地,荒草尚堪寻。
枉人山
溪山良自昔,复此足幽篁。
网户留迁客,僧寮割让王。
掠沙晴雪过,触石古云香。
愿结清娱地,生生堕勿忘。
龙阳县
僦船牵岸住,灯火向城孤。
县治黄龙号,图经白杳湖。
隔溪桑落熟,残夜竹枝芜。
不测巴邱水,皇皇众所趋。
再游桃源即事次友人韵
不离眠食事,所至纳清幽。
戴笠耸烟影,摊书溅瀑流。
静言鱼忽上,孤响雁相酬。
半月湾前石,无兹勒碣游。
送子渐叔之金陵口号
燕市过从竟寂寥,凤城秋半人迢遥。
心随一片横塘水,似有情人在板桥。
姑苏道中
瘦马才能快软沙,遥帆不意出林丫。
江非预我称扬子,山却因人问谢家。
晓露旋看肥稻叶,秋风犹解惜荷花。
起予对景生乡梦,懒慢无心逗客车。
卢龙曲
卢龙城下滦水碧,水中鲫鱼长一尺。
蓟州名酒日夜来,寒宵倚歌曙烟白。
卢龙东望接榆关,恰有寒风吹客颜。
一片芙蓉青不落,路旁愁绝免儿山。
©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湘ICP备14009931号-1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