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会刊

常德诗词2022年第四期:文圃芳菲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2-11-15 11:33:14浏览次数:7159

image.png

责任编辑:罗金龙

 


☆ 曾祥永

一首诗成就一个有趣的故事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诗作大多失传,仅存六首,均为名篇,都被《全唐诗》收录。其中《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但是名诗,而且还流传一个很有名的“旗亭画壁”的历史故事。我们先从“旗亭”故事讲起。

旗亭始于汉代,被称为市楼,上面挂着旗幡,坐在里面喝酒,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城内景色,是赏酒作乐的好去处。平时酒客不断,常有歌伎在此弹唱佐兴,以增情怀。

在一个早春薄雪的晴日,天气有点微冷,勾起了诗人喝酒的情肠。唐代三位最优秀的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约了一起去旗亭喝酒,在季节的轮换里消磨诗情。三人围着火炉,摆上一张小桌,几碟小菜,一壶浊酒,以酒佐兴,边喝酒边听亭上的宴乐。这时上来四位妙龄女郎,她们云鬓高耸,珠翠满头,华服广袖,桃花人面,行动袅娜,都是长安城里的名伎。平时所见歌伎不少,但今日这四位确属上乘,眼见她们分了方位坐下,乐工调弦拨阮,知道她们准备唱曲了。

唐代的乐工喜欢把当时名气大的诗人的名篇谱上曲,然后让歌伎演唱。三位在这里喝酒的诗人,眼下虽然潦倒,但是在诗坛上诗名已如雷贯耳。可以说只要有唱曲的酒肆,都有他们的诗在吟唱,这也是在一个诗歌的国度里由全民的审美意识决定的。王之涣比王昌龄大二岁,而高适则比二王小十几岁,但三人之间的诗名却始终难分高下。王之涣的诗名从长安水滨传到玉门关的柳色上,洋溢着当时人们对他的热爱;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更有一顶“诗家天子”的桂冠;高参军的诗名与王维经常一起并驾,并与李白、杜甫多有交往。这些当时的诗坛之雄齐聚方寸之地,喝酒切磋之余,免不了想分个高低。只是他们的诗才都很卓绝,比诗只能比一个意象角度,分不出高低来。当下看到这四个女子准备开始唱曲,一起想了个好主意,这个主意由王昌龄先说了出来:“今天这几个歌伎看起来容貌不凡,气质也很好,我们在这里听她们唱曲,看我们谁的诗词被唱的最多,那谁就是我们当中最高明的诗人。”说话间,把一壶酒搁到火炉上去温热。

炉火撩拨,火光渐渐亮起来,在旗楼的墙壁上一闪一闪。三人屏声静气,只听得旗亭唱台上一位穿白衣的女子,扬起清脆的歌喉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他的诗作长处在音韵协调,如珠玉落盘,在这位女子清脆柔和的歌唱中,更有润泽晶莹之美。只听她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最末一句,回环复沓“一片冰心在玉壶……”,余音袅袅,反复不绝。声音落处,满场静寂,片刻之后,一片叫好声。沉浸在乐曲中的王昌龄也得意地抬起了头,露出儿童般的表情,用手在粉壁上画了一画,说:“我一首绝句!”

他还没得意完,唱台中一位紫纱衣裙的歌伎又开始唱曲了。这位女子手执如意,别有一番妩媚,她唱的是:“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音调凄凉感人,又有另一番韵味。这下大胡子高适得意了,伸出手指,在粉壁上粗粗画了一道杠:“一首绝句。”

第三位身着鹅黄衫裙,随着洞箫呜咽,唱起了“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写的闺怨诗《长信秋词》之三,咏汉代班婕妤的故事。这是王昌龄的得意诗作之一,只见他沉浸在歌声里。而鹅黄衫裙歌者唱得分外婉转凄凉,一曲完毕,满场都要掉下泪来。王昌龄得意而缓慢地举起手指,又画了一道杠,说:“两首绝句了。”胜利的桂冠看起来似乎要落在他头上了。

这时王之涣坐不住了,他气愤地捋着花白胡子,头努力地向前探着说:“这些唱歌的都是比较潦倒的乐官,只能唱些‘下里巴人’的歌曲,真正能欣赏我的‘阳春白雪’的不是平常的人,我的诗曲可不是平常的歌伎会唱的。”这样说着,他又看了看,指着四个歌伎当中最为美丽清纯的一位,身着石榴裙,犹自绾双鬟,头鬓黑鸦鸦,肤如凝脂,一双妙目如同碧潭清澈,站在一群人中,有鹤立鸡群之感。王之涣指着她说:“我们来听听这位女子唱的是谁的诗,她一定会唱我的诗,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那么我甘拜下风,再也不和你们争高低了。”王昌龄和高适都笑着捋须点头。

过了一会儿,这位最为殊丽的歌伎盈盈站起,伴奏的琵琶声如泣如诉,她转动妙目,轻摇檀板,樱桃小口一点绽破,果然唱起了前面的《凉州词》。王之涣高兴得跳了起来,对着两位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最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唱我的诗。”

乐曲悠扬,一唱三叹,唱完余音满堂。歌者停下来时,三人不禁相对拊掌,哈哈大笑起来。豪爽的笑声惊动了满堂的茶客和台上的歌者,他(她)们纷纷涌上来询问原因。明白原因后,知道眼前三位是当今最为著名的诗人,歌女们致礼下拜,表达谢意。接着就围着三位诗人,吹拉弹唱,清歌美酒,好不热闹。这是诗歌的年代,这是多情的年代,在他们彼此的人生中,留下了普通而美好的一天;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最为浪漫的一页。

对于上述流行的传说故事,我们很难确定它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但《全唐诗》中王之涣《凉州词》诗目的注释中,用小号字体记述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见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卷八册1849页)。不过,通过这个故事却可证实一点,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确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这首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荒凉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调所产生的感慨。表现出边疆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和疆土辽远、封建统治者的皇恩“春风”难以到达边关的情怀,从而揭示戍边战士责任之重,日常生活之艰难困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眺望,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逶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接着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近景:征戍士兵居住的城堡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连绵的、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和别致的运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边地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为盛行,“杨柳”与离别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愁别恨。诗中不说“闻杨柳”而说“怨杨柳”,用词非常精心,能引发更多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用“何须怨”三字的自慰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戍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足见戍边将士的伟大情怀。

本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含意的丰富,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辽远高阔的境界,反复吟味,我们眼前出现的不但是祖国河山的无限壮伟,而且也会联想到我们民族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的艰辛缔造。如同一切崇高美好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魅力一样,看似显豁空灵,实则含蓄丰富。全诗语言精妙,写景如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艺术手法高超。

 

 

☆ 吴  凡

人生几何赋

(以“何梦容乐,名地江景”为韵)

沧桑一度,岁月几何。春秋作序,苦乐为歌。叹红尘之飘渺,随人海而蹉跎。刹那芳华,色衰而迟暮;经年旧事,风逝而无波。是以命运如烟,繁华似梦。来来去去,不过黄梁;攘攘熙熙,终究茔冢。

洎夫征途漫漫,韶华匆匆。辰星璀璨,山水从容。漫赏之夏荷冬雪,轻吟于晨旭暮钟。静待春花老,秋意浓。旦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吁今古之风流,感江河之寂寞。方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知后天下之乐而乐。

斯则圣人炳史,贤者留名。怀鹄鸿之大志,沥赤胆之忠诚。劝谏直言,晏子为三朝贤相;运筹帷幄,张良乃一代谋丞。是则民族精魂,国家大义。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刑而著史记。至情承古,董永孝而感天;大德泽今,关羽忠而动地。

观夫巍巍秦岭,滚滚长江。九州轶事,千古流芳。孔孟弘儒而冠,曲诗博炫而彰。布衣刘秀,剪灭群豪而兴伟业;名将班超,荡平远域而谱华章。惟夫往事随风,人生若镜。时缺时圆,无声无影。死生难料,途弥沟壑之坎坷;宠辱不惊,海纳川流之胜景。嗟夫!不起波澜,何入佳境。慨当以慷,歌以咏兴。

 

☆ 贾经伟  刘佳勘

桃源县文昌阁赋

序曰:湖南省桃源县漳江文昌阁,其位于桃源沅江风光带之望江滩岸边。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始建,元末毁之,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修、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修,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经屡次重修。1964年桃源县政府再修。阁楼样貌保存良好。

文昌阁现存古今楹联多副:“文采惊天,登阁吟诗,江南自古多佳士;昌明动地,临江睹韵,楚地从来出栋梁。”“令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塔呈鼎足巨龙飞,文昌百世;亭镇江流洪蟒伏,业耀千秋。”“川上忆尼丘,德泽仁风滋芳芷;阁中思渔父,朝辉暮雨护桃花。”

桃源源于荆楚之史,朗州之乡;洞庭孕育万物生灵,沅水悠长。

文昌阁楼,位于漳江街道汇。故名文昌阁矣,东俯沅江,看江水之馡馡;南仰上游,滴群山翠翠;北瞻常德,翻稻禾穗穗;西眺园楼,耸高厦巍巍。登阁临空,感和风芮芮。

楼阁之地,地脉灵秀,阁址瑞祥。元延六年,始建阁房,木隼结构,琉璃亮瓦,圆柱木墩,三层六梁。阁映沅水,神奇显彰。然战火仍频,燹烟毁阁,屡次重修,阁矗沅江。一阁岸立,万树随阳。长堤环绕,霓彩飞扬。亭台瓦楼,着意古装。阁也,毓山脉之灵气,融日月之神光。文也,聚人文之智慧,兆科教之荣昌。此阁,天德蕴厚,地育菲方。沅水明阁,驰名八荒。

西岸远眺,心跳目张。绿萝群山,旷野苍茫。千户炊烟袅袅,一堤桂蕊香香。文昌阁也,龙凤呈祥,飞檐金顶,龙回昊空之舞;画栋雕梁,凤绕柱沿之航。十八瑞兽,气吐千里之云彩;飞阁流丹,共绘桃城之美妆。雾锁堤岸,恍惚海市蜃楼;风吹悬铃,酷似古筝幽扬。岸柳与桂花争茂,高阁与彩霞比裳。红漆高阁一彩,仙境桃城八方。

登阁览胜,意味深长,凭栏放目,千帆远航。桃源电站,伫立前方。闪烁万家灯火,光亮大街小巷。昔日红军码头,今朝歌舞广场。双桥横跨两岸,万车直通八方。目望延溪,与沅江比美;俯瞰县城,呈盛世辉煌;眸眺仙境,寻秦时仙境;喜看武陵,敬致富贾商。高阁耸耸彰盛世,霞光缕缕照城乡。

文昌阁矣,聚桃源群英;脚踏实地,耀祖先荣光。圣人功业,永记不忘。

观阁迷眸忽入梦乡,恍惚遥看,善卷溯水上兮,布散尧舜之荣光;晋陶公县令,腾云来兮,续桃源之华章;唐刘司马,桃源行兮,逆水驾船,登阁览胜,举酒咏觞;唐王翁维,来桃源兮,渔舟逐水,拾级陟阁,一眺昊苍;武公元衡,独游沅水兮,红堤绿岸,景若天成,步阁情昂。明袁翁宏道,驾船溯水兮,观阁楼房,极目远望,街市新装。历史人物与阁万古流芳。近代渔父宋教仁,留学东洋兮,一心救国,兴办学堂。宋公与覃振、胡瑛,桃源三杰名驰故乡。同盟会之骨干,民国革命之栋梁。后起之秀,人才鼎旺。

登斯阁之客也,极目远方,感慨系之,有人嗟乎!“时运不济,命图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此阁屡次毁坏,何况人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可道也,只可意会。

登斯美阁者也,若夫六月观沅水,江水浊浊,烟雨濛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呼啸猿啼。”登斯阁也,感慨万千,仍有事粤怀乡;忧谗畏言,满目萧然,感慨而悲者凉也。

骚人登此阁也,远望美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此阁者,心旷神怡,往事皆忘矣。

登斯阁也,近望桃源县文昌中学,校位于斯阁旁。遐之联想,百年名校,桃李芬芳。缅前贤之伟绩,创后世之辉煌。珍文重武,阁佑文昌。学子思进,发奋图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巨笔挥毫壮志,高阁陪伴书郎。魁星降福,紫微耀光。薪火绵延,桑梓遨翔。

嗟夫,文昌阁兮,久经沧桑;地脉钟灵兮,神采飞扬;沅江织锦兮,落霞为裳;时逢盛世兮,民泰国昌。

 

☆ 匡德金

人生在世,饮食为大。明智清心,怡情品茶。平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日常七件宝:“琴棋书画酒诗茶”。

郁郁春秋,泱泱华夏;天女散花,天神施茶。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化。中国茶故乡,传承数千年,绵绵茶文化。夫茗茶者,万物之通亨,天地之精华,真可谓,自然之华英,精灵之造化。茶之为物,源于自然,沐春秋洗礼,浴雨雪红霞;云雾山中,雨露滋润,吸天地灵气,汲日月精华。聚山魂水魄灵性,誉天涵地育芳华。

美哉,茶集美一身:青山雾浸身,黄芽绿羽未沾尘。云笼芽尤壮,烟霞绕处碧藏春。阳春采撷时,雨歇红妆采摘人。纤手沾玉露,绕树佳丽笑靥频。玉叶拾翠归,翻炒搓揉复精魂;经得炼狱苦,叶似龙团始重生。杯盏浮碧玉,从来佳茗似佳人。

善哉,茶聚善于心:幽香淡雅,止渴生津;明目益思,顺气清心;消积养胃,洗垢扫尘;醒脑驱疲,气爽神清;除烦去腻,振奋精神;以茶会友,茗酬知音。唇齿盈芳,品味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历雨雪风霜,雾沐霞浴滋翠茵。人经苦辣酸甜,含辛茹苦事竟成。茶忍煎熬,升华汤成;人受磨难,催人警醒。

嗟呼!古今中外一席话,三教九流一壶茶。推心置腹述衷肠,劝君净心多品茗:在家独饮,感悟在心,消除疲劳,甘露去凡尘;邀友对品,情景杯生。推心置腹,茶美情谊深;众人聚饮,身入佳境,广结善缘,浓酽生浓情。修心多品茗,飘飘欲仙远凡尘。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