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会刊

常德诗词2019年第2期:诗家评点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1759

 ☆ 陈国安

人生要学会从低潮中觉醒

——读刘丛红诗友的六首《种菜》诗

我和刘丛红诗友认识几年了,但由于他四海萍踪,我们见面很少,缺少深交。当读到他的六首叠韵《种菜》诗,我感到震撼了。没有深厚的传统诗词功底,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因此萌发了对其进一步了解,为其写点东西的念头。

通过与其联系,知道年逾不惑的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坎坷。他的家,是当年修柘溪水库,从新化移民来常德西湖农场的,从小就在农村度过。在学校读书,他是高材生,曾在中专考试中拔得头筹,却被人冒名顶替;后进入某国企,又遭遇了企业破产,期间无力持家而家庭破碎。继而南下广东等地谋生,四处漂泊。

六首同韵的《种菜》诗,即是前些年由于企业倒闭,外出打工未曾落实,滞留在家乡开荒种菜,人生处于低潮时期所表露的心迹。

 

  

暂逃郊外作农夫,脚踩阳光手荷锄。

笑刈功名如草芥,闲浇块垒化膏腴。

陇头谋划三分地,桌上经营四季蔬。

也拟追随彭泽宰,奈何身老洞庭湖。

莫笑樊迟不丈夫,天街小雨漱春锄。

诸公衮衮皆馀子,厥土熙熙即上腴。

未有雄才酬社稷,宜将热血待菰蔬。

时从陇上歌梁甫,便引萝泉入五湖。

若个书生似匹夫?惯凭蛮力弄锄。

心邻草野甘藜藿,梦近蓬蒿豢奏腴。

风雨柴门安枕簟,春秋汗水灌园蔬。

斯文不解躬耕乐,击壤而歌忆镜湖。

封疆自命灌园夫,折戟回炉铸铁锄。

撒豆成兵分雨露,编篱作界护鲜腴。

勤于剪伐遵天道,乐在栽培出玉蔬。

拙政何须田亩阔,两三分地亦江湖。

且从闲处学功夫,一腿泥香一把锄。

未肯弯腰求富贵,何妨卖力取丰腴。

苦辣酸甜皆美味,豆藤瓜果尽时蔬。

梦在田园心在酒,只留形迹在西湖。

曲背弓腰做力夫,满园荆杞待诛锄。

宁将汗润黄金土,不向人赊白玉腴。

撷草填笺思浩荡,拈花入砚韵扶蔬。

天生我是藩篱主,直认西湖是鼎湖。

前三首,大致描述了种菜的艰辛和作者对从事种菜的看法,以其所联想到的做人见解。

“暂逃郊外作农夫,脚踩阳光手荷锄。”写出作者劳作的形象。“笑刈功名如草芥,闲浇快垒化膏腴。”是形容开荒种地,把功名利禄视如草芥,一扫而空,继而浇化胸中块垒,种出美味的蔬菜。感到自己就象陶渊明一样,甘于田园生活,可惜无可奈何地身老洞庭湖。

第二首,“莫笑樊迟不丈夫,天街小雨漱春锄。”樊迟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向孔子请教怎么种地,孔子说不知道,并劝他不要种地。然而不听孔子的劝告,让肥沃的土地生产出丰腴的收获。作者把自己比作樊迟,自认没有雄才匡扶社稷,因此“宜将热血待菰蔬”。“时从陇上歌梁甫,便引萝泉入五湖”是引用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梁父吟是乐府楚调曲名,诸葛亮在劳动中常歌之。古人说“厥土不宜桑”“厥土惟泥”,这里与衮衮诸公作比,“厥土熙熙即上腴”,反衬作者的随遇而安。

第三首,则描述了书生种菜的艰辛:“若个书生似匹夫?惯凭蛮力弄锄。”也描述了窘迫的生活:“风雨柴门安枕簟,春秋汗水灌园蔬。”以顽强精神撑持着。同时我还了解到:有次诗友告诉他有人偷了他三个萝卜,他便戏而咏之:“三个萝卜观世态,一层脸面识人心。寄语惶惶梁上客,欲求温饱在殷勤。”他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非常珍惜的。“斯文不解躬耕乐,击壤而歌忆镜湖。”自古以来的文人大都不懂得田园耕作,作者效起古人“击壤而歌”,在这“乐”趣中不觉想起了陆放翁,似乎找到了一个异代知己。“镜湖”在浙江绍兴,是南宋陆游罢官归里赋闲读书的地方。

第四首至第六首,则表露了作者“自命灌园夫”的平和心态和不甘贫困,不求赐予的人生底线。其中出有许多佳句:“撒豆成兵分雨露,编篱作界护鲜腴”。“勤于剪伐遵天道,乐在栽培出玉蔬”。更有甚者:“苦辣酸甜皆美味”,这是一句非常深刻的语言。不身历其境,便理解不到苦辣酸也是美味,这是辩证关系。“未肯弯腰求富贵,何妨卖力取丰腴。”暗含了作者的个性,同时也表明了想要收获就必须要付出的道理。还有妙句如“宁将汗润黄金土,不向人赊白玉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作者一颗不乞求施舍而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困境命运的赤子之心。因此他能“梦在田园心在酒,只留形迹在西湖”。蔑视了这种不堪的命运。“西湖”指作者的家乡常德西湖,非指杭州、惠州的“西子湖”。

读了他的这六首《种菜》诗,感觉到他的诗就象聂绀弩先生的《散宜生诗》一样,每一首都来自生活,都出自内心,都有感而发,都出自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对脱离窘迫生活的企盼,也出自一个忧国忧民的普通知识分子的心理底线。刘丛红先生没有在低潮中沉寂,也没有被击倒,他遵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选择了觉醒和奋起。读书写诗,成为他排遣忧烦的最好办法。他在自己的简介中说:“余下所好,不离文字。遂于羁旅闲暇,码字填诗,以舒块垒。日积月累,亦有些许心得,虽音韵难谐,些心迹昭然,不甘自弃,所谓敝帚自珍也。”迄今他已写下了1600余首诗词。诗有移情、遣兴等诸多功用,古人早有验之,近闻西人有“诗歌疗法”之说,这其中的深沉意蕴,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幸抑不幸,盖难定论。

六首叠韵诗,在不即不离之间,读来晓畅可诵,融入作者的诸般感慨。子曰:“读其诗知其人”,不亦然乎。平和中寓托一种郁勃之气,是比较难得的。

☆ 皮国繁

文者气之所形

——读刘丛红先生《宾鸿吟草》之思考

 

诗人刘丛红先生诗集《宾鸿吟草》,在大家的期待中终于付梓了。此可谓是常德诗界幸事一件!读者可从书名解读出其诗作之写作背景。诗人曾为生计与阅历而像鸿雁一般浪迹天涯,而《宾鸿吟草》乃是作者生平足迹的所历、所思、所记之所获.

《宾鸿吟草》一集,共收诗词一千余首,分七栏,其一曰《雁影萍踪》,为游历各地之作;其二曰《高山流水》,是酬答友人之音;其三曰《物语心笺》,谓咏物寄怀之吟;其四曰《只鳞片甲》,乃个人情愫之叹;其五曰《倩影留痕》,属题照题像之咏;其六曰《空谷幽兰》,系爱情轨迹之诗;其七曰《有凤来仪》,为诗家同行品鉴之作。就其体裁而言,丛红诗词曲联各体皆能,尤以七律为精,特色鲜明。首先是对仗之工巧,令人叫绝。随举二例以彰其妙。其一《乌江曲》:洒泪难招壮士魂,乌江战火忆纷纷。鸿门错放彭城氏,霸业终成垓下尘。纵使渔樵能活命,焉知父老不寒心。至今犹有千秋叹,一顶头颅换自尊。其二《荆轲刺秦王》:风自萧萧水自寒,一篇史记久留传。鸿基本赖民心固,霸业焉因义气全。血溅秦廷轻死难,天悲壮士重忠贤。尘埃落尽从头论,问责当思太子丹。所举二律,其颔、颈二联,对仗何等工稳巧妙!丛红的律诗,几乎都不乏如此妙联,真可谓余音绕梁之绝响,平添了诗作之典雅气质!其次是诗多妙句。如《雨西湖》:雨撒珍珠雾织纱,一川神秀极天华。波光泛白沙堤曲,水色回青塔影斜。绿染轻烟飘柳叶,香沾翠霭醉荷花。断桥犹见人和伞,谁把痴心寄许家?该诗开头出句不凡,“雨撒珍珠雾织纱”,多么平常而又自出心裁之比喻;尾联“断桥犹见人和伞,谁把痴心寄许家?”雨中“人和伞”依旧在目,然谁会如白素贞一般,把一片痴情寄予许仙?此一问妙趣横生,触发遐想,真乃妙手也!再次是诗中擅炼字造境。如《拜杜甫墓(小田村天井湖)》:小田村外草青青,汨水蜿蜒入洞庭。抱病来湘孤影瘦,含愁别蜀破舟轻。消磨万里流离苦,换取千秋寂寞名。月下坟头对屈子,一江南北两先生。其颔联一“瘦”字,活脱勾勒出杜甫贫病交加之窘状;而一“轻”字,又描画杜甫颠沛流离一如飘蓬之孤凄身世。是何等鲜活。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著一字境界全出”。如此画龙点睛之炼字,丛红诗中俯拾即是。

丛红诗作,正因有境界,捧读确有不忍释卷之感。读后亦令人回味不尽。我素有一观点:写诗词,今人再拼亦远不及古人。读了《宾鸿吟草》后,此一看法休矣。丛红诗作,诗味浓厚,格调高雅,摹景、状物、写情自然朴实,语句如行云流水,毫无堆砌罗列之感、矫揉造作之气,而又神采飞扬。既有古人古雅之文气,又不失今人时代之精神,已可与古人比肩矣!

丛红诗作能有如此成就,绝非偶然。一般作者也能写出较好诗作,但偶然性较大;而丛红诗大多精彩异常,是其必然性使然。作者从小好学善思,成绩优异。曾以高分考上了某重点中专,却因被他人顶替而未能遂愿。此后他并未气馁,反而苦下决心,博览群书,打下厚实的文学基础。及长,又于逆境中谋生,四方闯荡,各处游历。也许正因此等际遇,使他拓展了视野,开阔了胸襟,丰富了阅历,参悟了人生,富有了真情,涵养了气质。正如《孟子·公孙丑章句》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如此看来,文人养“气”乃是根本。无“气”则无“文”,无“气”则无“诗”。此乃苏子由《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所言“(我)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而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是也。“气”之何来?我以为是从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养成。正是丛红人生之境遇,赋予其“养气”之条件,使其内心文气四溢,造就了他一支生花妙笔,方能创作出数量颇丰,质量优异,而“情真、味厚、格高(林从龙语)”的优秀诗作来!这也印证了一句常言“功夫在诗外”。窃以为此乃是我等学诗人尤当记取并力践行的!

愿《宾鸿吟草》诗集能带给诗友及读者更多收获!

(此文即《宾鸿吟草》序)


点击排行
学会会刊
更多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