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市诗词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曾祥永
2015年12月8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诗友、各位来宾:
武陵逢盛会,沅澧涌诗潮。适逢常德市诗词学会、武陵诗社成立3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又迎来了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可谓“双喜临门”,更堪称常德诗界的盛事!
30年前,杨杰、曹菁、赖汉屏、阮先等我市老一辈诗人,以弘扬国粹为己任,发起成立了武陵诗社。从此,开创了常德的诗词事业新篇章,于是有了今天常德诗词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这一班开拓者,大都年高卸任了,有的已经作古,但他们所开创的事业却蓬勃地发展。他们在常德诗界所建立的功勋,是值得我们衷心感谢和永远铭记的!
现在,我受常德市诗词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学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设想,请代表们予以审议。
一、工 作 回 顾
常德市诗词学会(武陵诗社)于2010年8月20日,召开了第七届代表大会,至今已满五年。五年来,我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协会及兄弟诗词组织、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通过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扎实稳妥地落实第七届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学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加强协调工作,密切纵横联络,借助多种力量共同办诗。首先,我会积极主动与市党政领导建立紧密联系,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报告情况,学会工作得到了领导热情关怀和强有力的支持,使学会发展具备了持久的动力。特别是王群同志调任中共常德市委书记以后,不仅关心支持学会工作,还亲自进行诗歌创作,最近又提出了打造“柳叶诗韵”的构想,在常德诗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我会同仁作出了表率,更增添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其次,我会还与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在举办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时,特邀请上述两会的领导出席诗人节,并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活动。我会的诗教创建工作,也得到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协的关注和指导,对推进我市诗词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统筹协调全市的诗教工作,学会与各区县市诗词学会也保持密切沟通。班子成员,经常与各单位负责人交换情况、商讨工作、达成共识。每年都要召开几次会长会议,使全市各单位与我会保持一致,形成合力,诗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学会加强与会员、诗友的联络,团结广大诗友共同为常德诗词的繁荣作出努力。学会办公室经常是宾客盈门,投搞的、送书的、请教的、入会的络绎不绝,诗友们真正把学会当成了“诗友之家”,学会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此外,我会还注重与各地的兄弟诗词组织建立了广泛的横向联系,多次接待兄弟单位来访;我会也曾派员到有关单位参加有关活动,同兄弟单位密切艺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进步与创作水平的提升。
(二)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挥正能量。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组织学会骨干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办会宗旨,端正了工作方向。在诗词创作方面,鼓励会员从多个角度,用多种题材、多种体裁来反映我们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允许作者用手中的笔,发表各自不同的感悟、想法,真正使诗词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还切实以诗词文化服务于社会,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2011年10月,我会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一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歌吟诵会暨常德籍辛亥革命先驱研讨会”。2012年6月,我会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诗墙管理处,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收到较大社会影响。在我市的“太阳山旅游区开发建设工程”中,我会组织人员创作楹联近20副,刊刻于金顶大殿内,大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在我市七里桥重建工程中,我会又组织人员创作写序并书写楹联10余副,刊刻于桥廊的楹柱上,为过往行人奉献出高雅的精神享受并广受好评。柳叶湖环湖赛道建成后,我会又受市委有关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参与到“柳叶诗韵”大型文化工程的策划、选编、撰写等工作中来,给工程以有力的文化支撑。学会还积极主动地配合全市“三改四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向会员传达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有关决议精神,发动、组织会员创作以“新常德、新创业”为主题的诗词联作品,在我会会刊上发表。这些正体现了文学艺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宗旨。每逢重要的节日、纪念日,或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诗界都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创作出大量相应的专题作品,进行发表,宣传,造成积极的社会影响。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将会刊第57期(2011年第三期)作为纪念专号印行,全部发表专题诗词联赋作品和文章。其他一些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诸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9•3大阅兵、抗震救灾等各类主题创作,会刊都设置专栏刊登专稿,广受欢迎和好评。上述一些工作,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发挥了诗词文化应有的作用,也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大力弘扬诗词文化,处理好诗词“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促进创作的繁荣。热心鼓励诗词爱好者学习格律诗词,引导他们掌握创作门径,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们办会刊选用作品有一条原则,就是要多见到“新面孔”,力求多登载新人新作,从而拓宽作者面。五年来,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为了促进会员创作水平的提升,学会倡导诗友加强精品意识,努力出新。鼓励大家向国家级、省级的诗词刊物投稿,还有计划地向国家级权威诗刊《诗词之友》定期批量推荐会员作品,该刊已发表常德诗友作品80余首,我会也成为《诗词之友》的工作站(湖南仅三个工作站)。我会还经常为我省最具权威的《嘤鸣》诗刊组稿,力推本土诗人的优秀作品。刊载率也相当可观。五年来,会员在《中华诗词》、《诗词之友》、《湖南诗词》、《嘤鸣》等高端诗刊发表的优秀诗词联作品达200余首,充分展示了常德作为全国首个诗词之市的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少诗友还在各级各类诗赛活动中获奖。除此之外,诗友的创作热情也空前高涨,他们积极向我会会刊及各地诗词书刊报投稿,为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纷纷出版个人诗集,掀起了一股“出书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常德诗人出版的个人专集有大几百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五年,是常德诗界取得大丰收的五年。
(四)狠抓诗词创作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中青年人才。从五年前学会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就着手抓会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对所有会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重新造册登记。较为精准地掌握了在籍的会员人数为709人。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发掘诗词爱好者,动员有热情的人员入会。截至今年10月底,我会会员由五年前的 709人已发展到现在的826人,创作队伍持续壮大。与学会保持经常联系的各分会团体会员共18000人,与此相联系的各方诗友有10多万人,很多家住外地的诗友经常通过电话和书信保持联系,交流创作成果。更可喜的是,会员年龄有向年轻化转移的趋势。如现年25岁的青年罗金龙,入会时只有23岁。他热心创作,努力钻研,创作水平飞速提高,其诗作多次被《中华诗词》刊用。2014年6月,出版自己的处女作专辑《芙堂吟稿》广受诗界好评,成为了青年诗人的代表。中青年诗人刘立军,创作激情高,逐步成为诗词创作的中坚力量。
(五)持续推进诗词“六进”工作,全力抓住诗教创建这一主题。我会是在全国首倡诗词“五进”的单位,诗词“五进”一直是学会工作的重点。五年来,学会认真落实上届班子确立的工作目标,扩大和巩固已取得的创建成果。学会班子经常深入各区县市,与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共商创建之计,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力争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经常检查各单位的“五进”与创建工作落实情况,与各区县市学会主要负责人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保持密切联系,保持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时常敦促指导,及时调度、调整。努力培植先进典型,认真总结经验,整理好申报材料,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申报成功率远高于全省其他兄弟单位。为了创建全面开花,不留空白,我会为诗教基础较好的鼎城区成立诗词学会,进行了积极协调,促成了鼎城诗词学会于2014年11月18日整合成立,又于今年成功申报省“诗词之乡”。这五年内,常德的诗词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新增省级“诗词之乡” 5个,新增省级“诗教先进单位”13个;新增国家级 “诗词之乡”3个,国家级“诗教先进单位”1个。在全省名列前茅。注重典型引路,大力推介、宣传先进单位的事迹与经验。副会长周则强同志,多次深入各区县市督导工作,深度采访撰写了十多篇专题推介文章,并陆续被《中华诗词通讯》、《常德日报》、《常德民生报》等媒体刊登。对宣传诗教、弘扬典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大兴诗词吟唱之风,让国粹艺术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我会大力倡导吟诵诗词,在各种相关的活动中,都要安排吟诵诗词的节目,请出一些懂得吟诵的老诗人登场哼唱,很受欢迎,使“吟诵”这种几近失传的古老艺术形式又传承下来。同时,我们还提倡把诗友的优秀诗作谱写成歌曲,供大家传唱,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如罗继南谱写的市委书记王群诗《德眼看天下》丝弦独唱,享誉省城和常德城乡。由周询先生所作竹枝词《一朵芙蓉水底开》、《看谁能打脱身拳》二首,经丁时祺先生谱曲,已在城区的湖南文理学院师生和鼎城区周家店镇乡村农民中经常演唱。由女诗人胡亦文作词,副会长刘雷中作曲的《行香子•老常德窨子屋》就在诗友中传唱开来。这五年来,在常德范围内,由诗友作词作曲的诗词歌曲,不下百首,诗词已经插上音乐的翅膀。为了推广诗词吟唱,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举办专场诗歌吟诵会,在第六届诗人节举行了专场吟诵演唱会,为省诗词学会在常德召开会长扩大会、省诗词学会换届等活动奉献诗词丝弦演唱会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七)守好阵地,办好会刊,适时编印诗词专辑及有关资料。五年来,我会始终坚守会刊《武陵诗词》这块阵地,传播诗词文化,反应现实生活,宣传常德,展示创作成果。我会一直把办好会刊,看做是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换届之初,学会班子就确立了办刊要“着眼于‘新’,立足于‘好’”的八字方针。首先,充实编辑人员,组成了新一届编辑委员会。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决定改版会刊,把原来的每年出一至两本32开的诗集,改为每年出四期大16开的季刊。实现了会刊升级的美丽蜕变。有了形式上的创“新”,更要在内容上创新。在设置会刊栏目时,我们尽力使栏目名称更加贴近时代,切近百姓生活,反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既有十一个常态化栏目,又适时设置新的专栏。力争做到紧跟形势发展,展示新的风貌。我们还着重在“好”字上下功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选稿要严把几道关口。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关口。要求所选作品思想主旨积极健康,蕴含正能量,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编辑人员也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对作品思想倾向的甄别能力。保证了这五年的编辑工作,没有出现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其次是要把好艺术层面的关口。遵循诗词的艺术规律,处理好诗词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知识爆炸,讯息高度发达,各种新思潮空前活跃的今天,格律诗词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人主张彻底“解放”、全面“改革”,废除诗词的格律;也有人主张可随意突破格律,以得到写作上的所谓“自由”;还有人主张,另辟蹊径,“创造”新的诗体,但仍叫“诗词”……面对种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原则是:不能够对诗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创新,主要是改革不再适应现代语言环境的个别地方。要革新和创新,应把主要精力花在内容上,而不是格律这种形式上。会刊还经常在文论栏目刊文讨论关于诗词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目的是厘清困惑,明确方向。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理性而严肃地地看待有关问题,严格地选择会刊稿件,坚持基本“合律”的标准不放松。同时,对于那些题材新鲜,主旨新异、手法新颖的诗作优先选用。这样基本保证了稿件的质量,也提升了会刊品位,其影响和辐射面越来越大。稿源地也扩展到全国各省。再次,把诗词和其他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增强她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还尝试在会刊中刊登诗画、诗词书法作品,用翰墨丹青表现诗词意境,将诗词之美付诸视觉,很受读者欢迎。此外,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刊登由会员创作诗词、由会员谱曲的诗词歌曲,把诗词付诸听觉,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这样,拓展了诗词的艺术空间。这几年,会刊受众群体持续扩大,认可度直线上升。《武陵诗词》就像长了翅膀,飞向全国除西藏与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各省市区。除了精心办好会刊,我会还不失时机地编辑出版诗词专辑及有关资料。近年来,学会相继出版了或拟出版《常德古今竹枝词选》、《武陵当代农民诗选》、《沅澧诗潮•武陵诗社30年》资料汇编等专著。还协助宋教仁研究会编辑了《渔父颂•缅怀宋教仁殉难百周年诗词选集》。这些专著,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八)组织会员及诗词爱好者外出采风,促进创作水平提高。诗词创作,需要积累广泛的人文资讯,收集丰富的创作题材,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鉴于此,学会每年都精心组织几次采风活动,其中省市内一至两次,省外一次。五年来,学会共组织了十余次采风活动,参与人数约200余人。每次采风,参与的诗友都在收获了快乐的同时,还收获创作成果,写出了一些充满情感的诗作。每次采风所产生的作品,会刊都会开辟专栏,择优刊登。五年来,会刊共刊登会员诗友的游览诗作千余首。采风活动开阔了诗友的视野,拓展了笔墨的空间;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素材,锻炼了提炼素材和语言的能力,所以,创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可以说,采风活动是提升作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立了常德诗词学会官方网站。常德诗词学会网站,建立于换届之初的2011年。网站还设了专门的网管人员。网上设置了《学会概况》、《诗社风采》、《学会会刊》、《诗乡要闻》、《学术动态》、《作品展台》、《诗词技巧》、《市外传真》等丰富多彩的十二大栏目,其中又有若干小栏目。这些栏目,容量大,内容广,辐射宽。网站一建立,就成了诗界的新宠。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大批诗友踊跃投稿,争相点击,近三年,常德诗词学会网上的点击量每年都达到500至800多万次,高居常德市各网站之首。网上的投稿量,每年有上万件之多。学会会刊还设置了《网海来鸿》专栏选登来至全国各地的搞件。诗词网站的建立,极大限度拓展了常德诗词的天地,对于宣传常德,繁荣诗词文化,扩大我会诗词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严格财务管理,使用好学会的每一分钱,保障学会工作正常运行。学会每年向市委领导汇报后由财政支持拨付一定数量的经费,有专人负责管理。切实做到了开支合理,账目清楚。虽然经费较紧,但通过精打细算,把钱用到实处,确保了经费能维持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现把五年来我会经费总的收支情况简要说明如下。总收入609042.94元,年平均收入121808.59元。其中财政拨入47万元,争取社会支持和赞助11.1480万元,共计581480元,年平均收入116296元;会费收入27240元,年平均5448元;利息收入322.94元,年平均64.59元。总支出602530.37元,年平均支出120506.07元。其中水电、办公、差旅、接待支出202945.37元,年平均支出40589.07元;会刊、印刷、设计等费188471.50元,年平均支出32229.50元;采风、会务、创建支出58773.50元,年均支出11754.70元;驻会人员加班补贴、编审补贴、电话补贴和诗教活动支出137200元,年均支出27440元;网站费用支出15140元,年均支出3028元。截至2015年10月23日止账面余额6512.57元。
二、启示与反思
五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诗词事业绝不能仅仅依赖爱好诗词的部分人来做,而应该举全社会之力来共襄盛举。但学会的责任尤为重大,应当一马当先。只要我们以弘扬诗词国粹为己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就能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能得到群众的关心和积极参与。而学会在其中要发挥好轴心和枢纽作用,搞好方方面面的纵横联络、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鼎力相助,诗词事业一定会走向辉煌。我们应该看到,诗教工作任重而道远,诗词边缘化的现状虽有改善,但诗词暂还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还需要我们这些诗词人继续为之鼓与呼。我们还要做出更大的成绩,进一步彰显诗词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文学青年参与到弘扬传统诗词的阵营中来。但这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目前的创作群体的整体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还要继续解决好“继承”与“发展”、“普及”与“提高”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突破理论研究这一瓶颈。而“理论研究”这一块,是我们工作的短板。如何克服我们的不足,这是下届要努力思考、重视解决的问题。
三、工 作 建 议
同志们都知道,两个月前,我已辞去省诗协副会长职务,这次代表大会后,我将不再主持常德诗词学会的日常工作。当然,刘禹锡研究会的工作还得靠大家参与和捧场,我们仍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市人大副主任曾再发同志已接替我高票当选为省诗协副会长。他是本届会长的唯一候选人,以他的才华品德,属众望所归,当选后一定会励精图治,创造新的业绩,开拓新的辉煌。我的身份理应不谈具体工作,但考虑到再农同志刚来,为保持学会工作的连续和取得更好的成绩,特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仅供参考。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紧跟当前形势,使诗教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加大创建力度,统筹谋划,扩大创建成果。进一步促进诗词“六进”(中华诗词学会扬州会议上在我市首倡诗词“五进”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进旅游景点”)的推广普及。继续狠抓创建,培养一批新典型,条件成熟的单位抓紧申报。大力做好协调工作,促成和支持津市市和武陵区成立诗词学会。认真总结、整理申报材料,力争近三年内使津市市和武陵区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同时,协助和指导各县级学会做好本区域内诗乡诗教典型的创建工作。
(三)加大学会与外界联系的力度,保障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学会要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和兄弟协会的联系,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办好会刊,提升办刊质量。适当调整会刊编委会,进一步严把编辑的 “思想关”和“艺术关”。促进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强诗词的理论研究。采取座谈、网站发文、会刊发文等多种形式,针对诗词如何“继承”、如何“改革”,如何“创新”,如何“普及”、如何“提高”,展开深入的研讨。用理论指导创作,指导工作。
(六)继续做好会员、诗友采风活动的策划以及联络与组织工作。今后每年保证组织两到三次外出采风活动,策划要周密,组织要严密。特别要重视安全保障措施的到位。
(七)继续加强网站的运行管理,进一步拓展交流面。更有效地利用网络传媒的先进手段,扩大常德诗词在全国的辐射与影响。
各位代表,各位诗友,弘扬国粹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直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使我市诗词事业跃上新台阶。为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湘ICP备14009931号-1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