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贵
感怀
黄桂旺
一条泥路经坟地,两扇铁门玄武开。
昔日心怀和氏璧⑴,今朝身在定王台⑵。
村前夜狗断续吠,灯下诗书风雨来。
病里春晴菜花盛,暂时相赏不须猜。
首联“一条泥路经坟地,两扇铁门玄武开。”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渲染出环境的恶劣。坑坑洼洼的泥路,阴惨惨、冷凄凄坟地,然后是进入向北而开的铁门。真有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之慨。
颔联“昔日心怀和氏璧,今朝身在定王台。”引用二个典故,既表达了诗人昔日的宏伟抱负,又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种种无奈。使我自然想到了 “莫忘逢人轻自献,窃怜抱璞有谁知”的对联和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鸟飞绕定王台”的诗句。更觉富于情感的文字,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情发于意,意者心也。
颈联“村前夜狗断续吠,灯下诗书风雨来。”句中“村前夜狗”可不是陶渊明笔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谧,舒适,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景象。自古相传,夜半狗吠多半是有孤魂野鬼在附近游荡,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快快关灯上床睡觉。鬼不足信,但书中的风雨在灯下、在眼底滚滚而来是确定的。这是有很多人还不曾有也不会有的感悟。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轼《和董传留别》有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就是对拥有诗书更好的总结吗?风雨之中,夜狗乱吠、似乎野鬼狰狞,但丝毫不影响诗人对诗书的痴迷和对理想的憧憬,真是令人欣慰,令人钦佩。
尾联“病里春晴菜花盛,暂时相赏不须猜。”虽然环境恶劣、夜狗吠吠、风雨交加,叫人心病,但是菜花盛开、春意浓浓的美好景象给了诗人以慰藉。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善于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排遣自己的苦闷,同时也写出了环境的复杂,只有与菜花相赏时,才得以真正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杜甫《曲江》诗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相赏”而云“暂时”,是可哀之言,是无奈之悲。而黄先生的“暂时相赏”则是为自己积蓄力量,寻求一个崭新的开始。
本诗开门见山从典型环境的描写,到“和氏璧”、“定王台”两典的奇妙结合,又笔锋突转由夜狗吠吠到神态自若、灯下读书场景,到最后与菜花相赏时得到的慰藉。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主题鲜明,格调高雅,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含蓄美。能让人看到一位乐观豁达的真正强者。用艺术的手法告诫人们,乐观者能从容应付许多令人不快、烦恼、甚至痛苦的事情。清•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溟漠之境,所以为至也。” 这也是黄先生在诗词创作中所努力实践的,也是本诗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今黄先生之诗真情性也,真境界也。这首令人叫好的感怀之作,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注释:1、关于和氏璧,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2、定王台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年复一年,从长安运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定王台”也被人们称为“望母台。
©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湘ICP备14009931号-1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